华南师大家教中心一天下午,咨询室里来了一对母女------小雨和她妈妈。小雨今年17岁,在一所高点中学读高三。小雨长相可爱乖巧,圆圆的脸上老是挂着笑容。小雨妈妈衣着普通但整齐,面容焦急,非常健谈,称小雨己经把家里搞得鸡够犬不宁,她实在是没办法忍受这种折磨了。
通过小雨妈妈的叙述,我终于小解了事情来龙去脉。
小雨的爸爸妈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生下小雨后,由于工作、读书忙,他们没有空照顾小雨。小雨从小跟着姥姥长大,直到前几年,爸爸妈妈调回福州,一家人才团聚、安定下来。但是爸爸因为工作的关系,并不经常回家。
小雨当初是以重点班第30名的成绩考进这所重点中学的,这次期中考试在班里排名第2,这是她最好的成绩,也是全年级女生中最好的名次。据任课老师说,小雨是个学习努力、尊敬老师的难得的乖乖学生,同学也都喜欢她的随和、平易近人,一点没有“好学生”的架子。
这样一个好学生怎么会让家里鸡犬不宁呢?
考试前后综后症------对学习成绩无止尽的追求。期中考试结束后,小雨回到家就坐在地板上开始号啕大哭,“妈妈呀,我考坏啦!怎么办呀?我对不起你的汤呀!”其实,这己经是小雨持续多年的“考试后综合症”。每次考试前后,都要在家里闹得天翻地覆,甚至把家中红木椅子的腿都摔断了。如果妈妈安慰她,对自己要求不要那么高,己经考得很好了,小雨就会发脾气,“你知不知道,我考得那么差,同学都在嘲笑我,说我只能考成这样。”如果妈妈鼓励她下次要考得更好,小雨就会抱怨,“都怪你,生了我一个猪脑子!”事实上,这次期中考试小雨的成绩是历年来最好的。
尽管小雨的成绩很好,但她从来没有满意过,她说自己脑子笨,别人很聪明。为此,她硬逼着父母为自己请了一个数学家教,教这样的好学生让家教老师也束手无策-------教她什么呢?她还让妈妈给语文老师打电话,请语文老师多辅导辅导她,结果语文老师很生气,“小雨语文不好,那谁的语文好?你是不是嫌我我教得不好?”
对金钱过于“抠门”。小雨不讲究吃不讲究穿,甚至有点“抠门”。平时都是从家里带一瓶白开水到学校,妈妈让她在学校买水喝,她说:“不用,太花钱。”她身上最多只带20元钱,学校有时要交书费、资料费,她宁愿先借再还,也不多带,总认为把钱带在身上不安全。买饮料中了奖,奖品是一盒一两块钱的小蜡笔,她硬是逼着妈妈乘两次公交车到指定商场领奖品。在小雨看来,这毕竟是个“奖”。
小雨在学校里是个乖学生,对老师的语言听计从。听老师讲课是照顾大局式的,即使完全懂了也不会在课堂上做别的事,但回到家她并不开心,常常跟妈妈闹脾气,说耽误时间。同学打电话问题,她会非常热情地讲解,但是过后又跟妈妈大吵大闹,说耽误时间。因此尽管她在学校里的人缘很好,在家却把妈妈当成“出气筒”。同学每次邀请她参加什么活动,她总是找各种借口拒绝,怕“浪费时间”。
小雨在家说一不二的女霸王。晚上在家学习时,喝水、吃水果,非得她叫妈妈做才能做。如果妈妈主动为她端点心,她就会把妈妈连同点心一起轰出去,如果妈妈未征得她同意就收拾她的房间,小雨又会大闹一场。
案例分析
小雨的思维、言行都具有不符合年龄的幼稚性,比如她对学习成绩的变态追求、对金钱的守财奴心态,都显示出小雨极度缺乏安全感。这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使她过分依赖外部环境,过于重视老师、同学对她的评价,违心地去迎合社会的价值标准,从而表现出明显的冲突性和两面人格。小雨人格中的强烈不安全感是从哪儿来的呢?答案是----小雨不愉快的童年经历。小雨说:“我从小是跟姥姥、姥爷长大的,2岁时,他们就把我送进了糼儿园,小朋友们都比我大,他们经常欺负我。那时候,最痛苦的事就是去幼儿园了,为了不去幼儿园,我经常大吵大闹。后来上小学了,我的成绩不错,老师经常表扬我,同学都愿意和我交朋友,感觉才慢慢好起来。
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温暖,在幼儿园里处于弱势地位,与同伴没有健康、积极、互动的交流,这一切使她极度缺乏安全感,在心理发展最重要的年龄,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自然无法建立对这个世界的、对自己的信心。而小学的经历让她错误地把成绩和自我价值、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联系起来,这可能是她过于追求成绩的原因。
事实上,分数并没有解决小雨不安全感的问题。每当她获得好成绩时,片刻的满足就会被更大的不安全感和危机感代替。她变得焦虑更神经制质,于是她会寻找更高的目标来证明自己,就像一个成瘾者,对成绩过度依赖的成“瘾君子”。
小雨的人格中存在相互冲突的两面:小雨本能地放弃一切娱乐来保证学习不受干扰。但是社会价值观又要求她在课堂上认真地她己经听懂的东西,不管她认为这堂课多乏味多没有意义;她必须耐心回答同学提出的一切提问,而不管她多不情愿。她赢得老师、同学的赞许,但她并不快乐。她没有勇气拒绝同学的“干扰”,又没有胸怀来容红纳复杂的人际关系,于是她把内心的冲突带到家里、转嫁给妈妈,在家里变得歇斯底里,乱摔东西。
辅导措施
在取得小雨信任的前提下与她分析她的心理状态,让她明白问题的实质是她不良的个性和幼年痛苦的经历造成的不安全感。
教会她正确看待人生、成绩、正确对待他人评价,重新审视自我价值,学会关注自己的快乐,注重过程看淡结果。
扭转她内心不合理的观念(如:“我必须是最好的,别人不能比我强”;“考不上好学校,我就死定了”;“我不能拒绝别人”等),帮助她正确认识自己,确立清晰、客观、正确的自我概念。